纻衣是什么意思

纻衣 zhù yī

词语解释

苎麻所织之衣。《左传.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聘于郑,见子产,如旧相识。与之缟带,子产献纻衣焉。”杜预注:“吴地贵缟,郑地贵纻,故各献己所贵,示损己而不为彼货利。”后用为友朋交谊之典。

分词解释

相识:

认识:相逢何必曾相识。也指认识的人:东道若逢相识问,青袍今日误儒生。

不为:

1.不做;不干。

2.谓收成不好。

3.不算,不是。

子产:

春秋时郑大夫公孙侨的字。一字子美。郑简公十二年为卿,二十三年起执政,治郑多年,有政绩。郑声公五年卒。郑人悲之如亡亲戚。

吴地:

春秋时吴国所辖之地域,包括今之江苏﹑上海大部和安徽﹑浙江﹑江西的一部分。亦指东汉时的吴郡(今江苏省)。

缟带:

1.犹缟纻。

2.白色生绢带。朴质之衣饰。泛指学子之服。

3.用以比喻雪或河流。

以上就是词典栏目关于纻衣的相关内容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反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