翳桑是什么意思

翳桑 yì sāng

词语解释

古地名。春秋晋灵辄饿于翳桑,赵盾见而赐以饮食。后辄为晋灵公甲士。会灵公欲杀盾,辄倒戈相卫,盾乃得免。事见《左传.宣公二年》。按,翳桑,杜预注云,“桑之多荫翳者”。王引之《经义述闻.左传中》云,“翳桑当是地名”。今从王说。后以“翳桑”为饿馁绝粮的典故。

分词解释

经义:

1.经书的义理。

2.科举考试科目之一。宋代以经书中文句为题,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,故称。明清沿用而演变成八股文。

典故:

①典章和掌故:熟于朝廷典故。

②诗文中引用古书里的故事或语句:稼轩作词多用典故。

地名:

地方(如城市或城镇)的名称。

倒戈:

谓武器掉转方向打自己人:士卒纷纷倒戈。

以上就是词典栏目关于翳桑的相关内容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反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