餔时是什么意思

餔时 bū shí

词语意思

午后三时至五时,傍晩。

分词解释

午后

下午。

五时

1.谓春﹑夏﹑季夏﹑秋﹑冬五个时令。泛指一年四季。

2.佛教语。天台宗谓佛陀从成道至涅盘所说之法,可以分为五个时期,即华严时﹑鹿苑时﹑方等时﹑般若时和法华涅盘时。

傍晩

1.临近晩上的时候,黄昏。

2.指临近末尾。

● 时(時) shí ㄕˊ

◎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:时间。时不我与。

◎ 较长的时间:时代。古时。

◎ 泛指一段时间:时光。时令。时分。

◎ 现在的,当前的:当时。时下。时务。时宜。

◎ 常常:时常。学而时习之。

◎ 一年中的一季:时序。四时如春。

◎ 旧时的记时单位,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“时辰”,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“子时”,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“午时”。

◎ 现在的记时单位,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:时钟。时差(chā)。

◎ 某一时刻:按时上班。

◎ 不定时,有时候:时而。时阴时晴。

◎ 机会:时机。待时而动。

◎ 姓。

● 餔 bū ㄅㄨˉ

◎ 吃:“夜光之璧,不可以餔。”

◎ 申时吃的饭食:“提壶行沽,汲水作餔。”

◎ 古通“晡”,申时,傍晚:“相续道路,非朝餔不得通。”

以上就是词典栏目关于餔时的相关内容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反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