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圣 sān shèng
词典解释:
1.三个圣人。指尧﹑舜﹑禹。
2.三个圣人。指夏禹﹑周公﹑孔子。
3.三个圣人。指伏羲﹑文王﹑孔子。
4.三个圣人。指文王﹑武王﹑周公。
分词解释:
孔子:
孔子(前551-前479)春秋末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。儒家的创始人。名丘,字仲尼,鲁国陬邑(今山东曲阜)人。曾任鲁国司寇,后周游列国。晚年又收徒讲学,弟子相传有三千人。其学说以仁为核心,而“仁”的执行又要以“礼”为规范。政治上提出“正名”的主张,提倡德治和教化。主张“有教无类”,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,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。自汉以后,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,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,影响极大。著作有《论语》。
周公:
1.西周初期政治家。姓姬名旦,也称叔旦。文王子,武王弟,成王叔。辅武王灭商。武王崩,成王幼,周公摄政。东平武庚﹑管叔﹑蔡叔之叛。继而厘定典章﹑制度,复营洛邑为东都,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,天下臻于大治。后多作圣贤的典范。参阅《史记.鲁周公世家》。
2.春秋时天子之宰﹑卿士的通称。
3.《论语.述而》:“子曰:‘甚矣吾衰也,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。’”后因以“梦见周公”喻夜梦。或省作“周公”。
伏羲:
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。风姓。相传其始画八卦,又教民渔猎,取牺牲以供庖厨,因称庖牺。亦作“伏戏”﹑“伏牺”。
夏禹:
夏代开国之主。颛顼孙,姓如人氏,其号曰禹,亦曰文命。初封夏伯,故亦称“伯禹”。为有天下之号,史称夏禹,又称“夏后氏”。在位八年,后南巡,崩于会稽(今浙江绍兴市)。据传,禹治水,历十年之久,“三过其门而不入”,终于战胜洪水,民得以安。因此他是我国历史上劳苦功高而又最副盛名的国王。
圣人:
1.指品德最高尚﹑智慧最高超的人。
2.专指孔子。
3.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。
4.称皇后﹑皇太后。
5.泛称佛﹑菩萨等得道者。
6.对有异术的仙道﹑方士等的尊称。
7.清酒的别称。亦指酒之清者。
以上就是词典栏目关于三圣的相关内容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反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