扑旗是什么意思

扑旗 pū qí

词语解释

亦作“扑旂”。古代百戏节目之一。

分词解释

百戏:

古代杂技、乐舞表演的总称。秦汉时已盛行。包括杂技、幻术和歌舞等。南北朝以后也称“散乐”。隋代曾把四方散乐集中到洛阳(今属河南)表演。唐宋两代除宫廷演出外,唐代在长安(今陕西西安)的寺院里设“戏场”,宋代在大城市设瓦舍,作为百戏一类技艺的表演场所。元代以后,“百戏”一词已少用。

节目:

文艺演出或广播电台、电视台播送的项目:节目单ㄧ文艺节目ㄧ今天晚会的节目很精彩。

古代:

①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(区别于‘近代、现代’)。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中叶以前。

②特指奴隶社会时代(有的也包括原始公社时代)。

● 扑(撲) pū ㄆㄨˉ

◎ 轻打,拍:扑粉。扑蝇。扑打。

◎ 击拂的用具:粉扑。

◎ 冲:扑灭。扑救。

◎ 相搏击:相扑。扑跌。

◎ 跌倒:扑地。

◎ 伏:扑在桌上看书。

◎ 杖,戒尺,亦为中国周代九刑之一。

● 旗 qí ㄑㄧˊ

◎ 用布、纸、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,多是长方形或方形:旗子。旗帜。旗号。旗舰。旗手。

◎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(共分八旗,后又建立蒙古八旗,汉军八旗),特指属于满族的:旗人(满族人)。旗籍。旗袍。

◎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,相当于县。

以上就是词典栏目关于扑旗的相关内容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反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