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师大学堂是什么意思

京师大学堂 jīng shī dà xué táng

词语解释

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。1898年创立于北京。为戊戌变法的“新政”措施之一。宗旨是“广育人才,讲求时务”。初时仅办诗、书、易、礼四堂及春秋两堂,与旧时书院无异。1900年停办。1902年复校,设预备科(分政、艺两科)、速成科(分仕学、师范两馆)。1903年增设进士科、译学馆(同文馆归入后改办)及医学实业馆。1907年又增设博物品实习科。1910年正式开办分科大学,设经、法、文、格致、农、工、商七科。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。

分词解释

改为:

1.另制;重造。

2.改成。

3.改换;变动。为,通“讹”。

时务:

①当前的形势或要事:识时务者为俊杰。

②指一般的事:日常时务。

同文:

1.同用一种文字。

2.犹言国人。因其所用文字同,故称。

3.通译文字。

正式:

1.法式。

2.合乎一般公认标准的或合乎一定手续的。

讲求:

重视某一方面,并设法使它实现,满足要求;追求:办事要讲求效率 ㄧ要讲求实际,不要讲求形式。

以上就是词典栏目关于京师大学堂的相关内容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反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