插艾是什么意思

插艾 chā ài

词语解释

古代端午节的一种风俗。

分词解释

端午节:

中国汉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。在每年夏历五月初五。这一节日的由来有多种说法,其中之一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。这一天,民间有赛龙舟、吃粽子、喝雄黄酒、门上挂菖蒲的习俗。

风俗:

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、礼节、习惯等的总和:风俗人情。

古代:

①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(区别于‘近代、现代’)。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中叶以前。

②特指奴隶社会时代(有的也包括原始公社时代)。

● 艾 ài ㄞˋ

◎ 多年生草本植物,嫩叶可食,老叶制成绒,供针灸用:艾子。艾蒿。艾绒。

◎ 止,绝:方兴未艾。

◎ 美好:少(shào )艾(年轻美好的女子)。

◎ 姓。

● 插 chā ㄔㄚˉ

◎ 扎进去,把细长或薄的东西放进去:插入。插秧。插花。插座。插头。插翅难飞。

◎ 加入,参与:插班。插话。插曲。插图。插页。插叙。安插。

以上就是词典栏目关于插艾的相关内容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反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