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科是什么意思

八科 bā kē

词语解释

封建时代科举取士的八种科目。唐代取士科目甚多﹐有秀才﹑明经﹑开元礼﹑三传﹑史﹑进士﹑明法﹑书学﹑算学及童子等科。《旧唐书.文苑传中.员半千》:“上元初﹐应八科举﹐授武陟尉。”八科﹐即指诸科中的八种。宋初以九经﹑五经﹑开宝通礼﹑三礼﹑三传﹑三史﹑学究、明法为讲武殿复试八科。见宋王应麟《小学绀珠.制度》。

分词解释

小学:

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。中国小学入学年龄为六周岁,学习年限为六年。

半千:

1.唐员馀庆的别名。

2.金雷渊的别号。

三礼:

1.古祭天﹑地﹑宗庙之礼。

2.儒家经典《周礼》﹑《仪礼》﹑《礼记》的合称。

3.指丧礼﹑葬礼﹑祭礼。

通礼:

1.通行的礼仪。

2.指官编颁行的礼书。如清《大清通礼》等。

复试:

有些考试分两次举行,第一次叫做初试,第二次叫做复试(一般是第一次考普通科目,及格后再考专门科目)。

以上就是词典栏目关于八科的相关内容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反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