伧荒是什么意思

伧荒 cāng huāng

词语解释

晋南北朝时,南人讥北地荒远﹑北人粗鄙,故称。《宋书.杜骥传》:“晚渡北人﹐朝廷常以伧荒遇之﹐虽复人才可施﹐每为清涂所隔﹐坦以此慨然。”又《刘勔传》:“臣窃寻元嘉以来﹐伧荒远人﹐多干国议﹐负儋归阙﹐皆劝讨虏。”后用以泛指荒远僻陋之地。

分词解释

讨虏:

1.讨伐敌寇。

2.指孙权。曹操曾表权为讨虏将军﹐领会稽太守﹐故称。

3.掳掠。虏﹐通“掳”。

远人:

1.远方的人;关系疏远的人。指外族人或外国人。

2.远行的人;远游的人。多指亲人。

3.指远方来人。

元嘉:

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(公元422—453年)。

北人:

1.泛称北方之人。

2.特指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。

3.复姓。《庄子.让王》有北人无择。

朝廷:

①帝王接见大臣和处理政务的地方。

②借指帝王:报效朝廷。

以上就是词典栏目关于伧荒的相关内容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反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