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宪是什么意思

台宪 tái xiàn

词语解释

指御史台或御史台官员。

分词解释

官员:

经过任命的、担任一定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(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)。

御史台:

官署名。专司弹劾之职。西汉时称御史府,东汉初改称御史台,又名兰台寺。梁及后魏﹑北齐或谓之南台,后周则称司宪。隋及唐皆称御史台。惟唐一度改称宪台或肃政台,不久又恢复旧称。明洪武十五年改为都察院,清沿用,御史台之名遂废。参阅《通典.职官六》﹑《明会要.职官五》。

● 宪(憲) xiàn ㄒㄧㄢˋ

◎ 法令:宪章。宪令。宪兵。

◎ 指“宪法”:违宪。立宪。制宪。

● 台(臺,檯颱) tái ㄊㄞˊ

◎ 高平的建筑物:亭台楼阁。

◎ 像台的东西,器物的座子:井台。窗台。灯台。

◎ 敬辞,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:台鉴。台甫。

◎ 量词:一台戏。

◎ 台湾省的简称:台胞。台币。

◎ 桌子、案子:写字台。

◎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,称“台风”。

◎ 姓。

● 台 tāi ㄊㄞˉ

◎ 〔天台〕a.山名,在中国浙江省;b.地名,在中国浙江省。

◎ broadcasting stationdaisdeskplatformstagesupport

以上就是词典栏目关于台宪的相关内容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反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