屯田制是什么意思

屯田制 tún tián zhì

词语解释

中国古代利用农民、士兵或商人开垦荒废土地,解决军粮、税粮的制度。始于西汉边塞屯田,三国时曹操实行较完备的屯田制度,收效极大,唐以后各代对屯田称呼不一,元、明、清各代仍称屯田,明代屯田区域最广,清代时屯田渐成民田,军屯亦废。

分词解释

以后:

比现在或某一时间晩的时期。

军屯:

1.指驻屯的军队。

2.谓利用驻屯军队就地耕种土地。

荒废:

①该种而没有耕种:村里没有一亩荒废的土地。

②荒疏:荒废学业 。

③不利用;浪费(时间):他学习抓得很紧,从不荒废一点工夫。

制度:

1.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﹑礼俗等规范。

2.制订法规。

3.规定。

4.指规定品级的服饰。

5.制作。

6.谓制作方法。

7.规模;样式。

边塞:

边疆的要塞:边塞荒远|驻守边塞。

以上就是词典栏目关于屯田制的相关内容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反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