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公是什么意思

吴公 wú gōng

词语解释

1.汉上蔡人。文帝时,为河南守,曾荐贾谊为博士。《史记.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孝文皇帝初立,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……乃征为廷尉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吴,姓也。史失名,故称公。”后因以指政绩突出者。

2.即蜈蚣。

分词解释

皇帝:

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。在我国皇帝的称号始于秦始皇。

廷尉:

官名。掌司法刑狱。始置于秦,汉景帝时改称大理,武帝时复称廷尉。东汉后或称廷尉、大理和廷尉卿。北齐至明清都称大理寺卿。

治平:

1.治国平天下。语本《礼记.大学》:“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”。

2.谓政治清明,社会安定。

3.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。

以上就是词典栏目关于吴公的相关内容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反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