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土是什么意思

陶土 táo tǔ

词语解释

1.烧制陶器。

2.烧制陶器或粗瓷器的高岭土。

[potter's clay;kaolin] 用于烧制陶制品和粗瓷器的高岭土

分词解释

烧制:

以火烧的方法制造(如陶器)∶在窑里烧。如:烧制陶器。

瓷器:

用高岭土、瓷石做坯料,表面施釉,经成型、干燥后入窑烧制而成的日用品和工艺品。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。原始瓷产生于商周时期,现代意义的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。江西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,有“瓷都”之称。

高岭土:

纯净的黏土,主要成分是铝和硅的氧化物。白色或灰白色粉末,熔点约1,750℃,是陶瓷工业和其他化学工业的原料。因为我国江西景德镇高岭所产的质量最好,所以叫高岭土。

陶器:

用黏土烧制的器皿。质地比瓷器粗糙﹐通常呈黄褐色。也有涂上别的颜色或彩色花纹的。新石器时代开始大量出现。现代用的陶器大多涂上粗釉。

以上就是词典栏目关于陶土的相关内容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反馈。